【文匯網訊】1月18日、19日、21日,習近平分別在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據新華社報道,1月21日,在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伊朗《伊朗報》發表題為《共創中伊關係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共創中伊關係美好明天

我將應魯哈尼總統邀請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就新形勢下深化中伊關係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共同推動中伊關係邁上新台階。

這是我第一次訪問伊朗,但同很多中國人一樣,我對你們古老而美麗的國度並不陌生,因為絲綢之路早就把我們兩個偉大民族聯結在一起。史書記載下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中國使者張騫的副使就來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紀後的中國唐宋時期,許多伊朗人前往中國求學行醫經商,足跡遍及西安、廣州等地。13世紀,伊朗著名詩人薩迪記錄下到中國新疆喀什的難忘遊歷。15世紀,中國明代鄭和7次率領龐大船隊遠洋航海,其中3次到達伊朗南部的霍爾木茲地區。

來自中國的絲綢和伊朗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波斯絲毯的高貴;來自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青花瓷器的雅致。中國的漆器、陶器以及造紙、冶金、印刷、火藥等技術經伊朗傳向亞洲最西端乃至歐洲等更遠的地方,石榴、葡萄、橄欖以及玻璃、金銀器皿等又從伊朗和歐洲等地傳入中國。

駝鈴相聞,舟楫相望。沿著綿延萬千公里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大文明遠行並擁抱,兩國人民遠行並交好。正如薩迪在詩中寫道,「久遠,方值得留戀」。

如果說歷史上中伊兩國為建設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明雙向交融作出過重要貢獻,那麼兩國建交45年來的友好交往正是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詮釋。

1971年建交以來,中伊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勢頭。雙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患難與共。在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談判中,中方讚賞伊朗無意發展核武的承諾,支持伊朗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充分肯定伊朗為推動協議達成作出的積極貢獻。下一階段,我們願與伊方密切合作,確保協議順利實施。經貿上,中伊雙邊貿易額從上世紀70年代的幾千萬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518億美元,中國連續6年保持伊朗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兩國人文交流十分密切,「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兩國人民友誼已經成為中伊友好關係發展的重要動力。

兩國領導人保持經常性接觸和往來,對雙邊關係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同魯哈尼總統多次會面,特別是在去年9月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期間,我們就全面發展新時期中伊關係達成重要共識。

2013年,我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得到伊朗積極回應。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兩站,中國和伊朗都對振興這一和平之路、友誼之路、合作之路寄予很高期望。當前,中國正在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伊朗也即將推進經濟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雙方發展戰略契合,合作潛力巨大。

我認為,中伊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合作可以集中在以下方面。

——增強政治互信,築牢合作之基。「信則立,不信則廢。」人與人、國與國的交往概莫能外。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2000多年交往中積累了信任,深化了友誼,促進了合作。建交45年來,中伊兩國克服困難和阻力,傳統友誼歷久彌堅,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今天,我們更要堅持上述精神,加強政策溝通,照顧彼此關切,凝聚更多共識,為合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我們將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密切政黨、立法機構、地方等方面交往,深化雙方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合作,不斷增進政治互信,豐富戰略關係內涵。

——堅持互利共贏,共享繁榮發展。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得到歷史性發展,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中國在資金、技術、裝備等方面已經形成較大優勢。伊朗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市場潛力大,處於推進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關鍵階段。中伊資源稟賦和合作優勢互補性強。隨著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和執行,中伊關係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中方將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加強中伊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互利合作,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更多惠及民眾,實現共同繁榮。

——促進互聯互通,擴大務實合作。互聯互通是貫穿「一帶一路」的血脈。實現互聯互通,要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口。中方在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冶金、建材等領域優勢明顯、競爭力強,並於2014年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以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關合作項目。伊朗位於亞洲東西交通要衝,區位優勢明顯。中方願同伊方在公路、鐵路、海路、網路領域深化合作,推進亞洲東西通道建設,並以此帶動沿線國家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降低人員、商品、資金跨境流動成本,鞏固擴大能源資源和產業合作。

——秉持開放包容,鼓勵文明交流。中國人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波斯諺語說:「人心之間,有路相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堅持交流互鑒、和諧共存。中伊文化各有所長。中伊人民在長期友好交往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我們要加強文化、教育、新聞、出版、旅遊等領域交流,鼓勵青年和學生交往,讓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讓兩國人民心與心相通、手和手相連。

丹葩結秀,華實並麗。石榴早已從伊朗到中國落戶,又因果實纍纍在中國被賦予新的寓意,象徵興旺繁榮。它見證了中伊兩國人民沿著絲綢之路開展友好交往的歷史,預示著兩國合作還將收穫更多碩果。

北京和德黑蘭相距萬里,但再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擋中伊相互走近、增進合作,不能阻擋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深化友誼。我們願同伊方攜手努力,傳承絲綢之路精神,共創中伊關係美好明天。

1月19日,在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題為《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湧向前》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湧向前

應塞西總統邀請,我將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第一次訪問中東和阿拉伯國家,也是我2016年的首次出訪。我將同埃及和阿拉伯朋友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發展,期待此訪成為一次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共贏之旅。

「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16年前,我第一次訪問埃及時,實地看到古代埃及人民把週期氾濫的洪水轉化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體會到尼羅河是孕育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由衷讚美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

從那以後,壯美的尼羅河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2014年年底以來,我同塞西總統兩次在北京會面,雙方共同決定把中埃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中埃關係步入發展快車道。去年9月,塞西總統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代表阿拉伯世界,發出了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正義呼聲。

中國和埃及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遠。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亞歷山大,古絲綢之路成為聯繫雙方的重要紐帶。

近代以來,中埃兩國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權的鬥爭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60多年前,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同納賽爾總統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中埃兩國由此攜手合作,邁上共同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的征程。

在一個甲子的歲月裡,中埃關係歷經國際和地區風雲變幻考驗,始終健康穩步發展。雙方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方支持埃及人民自主決定國家前途命運,支持埃及政府恢復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努力,支持埃及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中方將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對埃關係,我願同塞西總統攜手努力,全面深化兩國政治互信和戰略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使中埃關係這一南南合作的典範進一步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埃及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中埃關係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起點,代表了中阿關係的高度和溫度。60年來,中阿友好合作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也積累了寶貴經驗。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都始終互為朋友、兄弟、夥伴。雙方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無論各自經歷了什麼發展變化,都始終追求共同利益、可持續發展。雙方努力促進對話交流、文明互鑒,始終尊重對方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我們在長期交往和合作中始終堅持互信、互助、互利、互榮的原則,成為彼此信賴和依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

60年來,中阿關係全面發展、碩果纍纍。中國-阿拉伯國家集體合作也走過11個春秋。2014年,我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並同阿拉伯朋友共同規劃了未來10年中阿關係發展的藍圖。

中阿關係呈現蓬勃生機,迄今為止,已有埃及、阿爾及利亞、沙特、阿聯酋、卡塔爾、蘇丹、約旦、伊拉克等8個國家同中國建立或提升了雙邊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4年,中阿貿易額突破2511億美元,中國從阿拉伯國家進口原油1.46億噸,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夥伴。7個阿拉伯國家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60年來,中國累計向阿拉伯國家提供了254億元人民幣經濟援助,培訓了2萬多名各類人員,向8個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11個阿拉伯國家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中阿每週往來航班達183架次,每年往來人員達102萬人次。

阿拉伯諺語說「獨行快,眾行遠」,中國人常講「朋友多了路好走」。這用來形容中阿雙方結伴前行、風雨同行再恰當不過了。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世界經濟復甦步履維艱,局部動盪此起彼伏,恐怖主義威脅明顯上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現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處於各自發展的關鍵階段。中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阿拉伯各國人民也在自主探索變革道路,努力實現民族振興。共同的發展使命和理想追求,將中阿雙方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國土面積之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人口之和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推進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讓中阿傳統友誼薪火相傳,讓中阿合作惠及雙方更多普通民眾。

——中阿要做自主發展道路的實踐者。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萬能靈藥,也沒有普世皆准的發展模式。沒有人比中東人民更瞭解中東的歷史經緯,更清楚中東的何去何從。只有堅持走自己的路,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長。阿拉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既是推動改革的動力,也是實現地區穩定的根本。中國願意支持埃及等阿拉伯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共享發展經驗,共迎時代挑戰。

——中阿要做地區和平的捍衛者。中東不穩定,世界不太平。縱觀歷史,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邏輯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求同存異、包容互諒才是尋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約數的根本途徑。中方將一如既往支持中東和平進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中國將更多提供公共產品,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並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

——中阿要做互利合作的推動者。「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中國擁有廣闊市場、充裕資金、先進技術、優勢產能,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阿拉伯國家處於現代化進程關鍵階段,普遍把工業化作為促進發展、改善民生、增加就業的重要選擇。雙方可以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把各自發展戰略對接起來,深化和拓展能源、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高技術等領域合作。我們歡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快車,實現雙方協同發展和聯動增長。

——中阿要做文明多樣性的倡導者。中華文明和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各具特色、自成一體。我們相互欣賞、相互學習,以尊重和謙遜的態度,借鑒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華,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生動範例。我們願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一道,為傳承傳統文化、維護文明多樣性而不懈努力。

古代埃及人這樣讚美尼羅河:「你從大地湧出,奔流不息。」我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誼、中阿友好也一定會像尼羅河水般奔湧向前,助推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1月18日,在對沙特阿拉伯王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夥伴》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做共同發展的好夥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

沙特是我今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也是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

沙特是中國的兄弟國家。一提到沙特,人們想到的是「石油王國」得天獨厚的油氣寶藏,伊斯蘭教發源地的悠久歷史,大漠落日的壯美遼闊。

2008年,我以中國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問沙特,沙特國家建設欣欣向榮,人民熱情好客,給我留下美好印象。

時隔8年,我將應薩勒曼國王邀請,帶著中國人民對沙特人民的情誼和對發展中沙友好關係的期盼,再次踏上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中國人說,患難見真情。沙特有句俗語:「向急於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 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沙特第一時間向中國提供6000多萬美元的現金和物資援助,這是中國政府收到的最大一筆海外單項援助。沙特政府和人民的援助是中沙友誼的生動體現。中國人民深受感動,將永遠銘記於心。

中沙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上,往來於雙方的駝隊絡繹不絕。中國唐代時期,大食國遣使來華。中國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鄭和遠航吉達、麥加、麥地那等地,盛讚所到之處「民風和美」,「誠為極樂世界」。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交流互鑒,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

1990年中沙建交,開啟了兩國關係新篇章。特別是2008年建立戰略性友好關係以來,中沙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各領域務實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沙特連續多年是中國在全球第一大原油供應國和在西亞非洲地區第一大貿易夥伴。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夥伴。2014年,中沙雙邊貿易額比建交時增長230多倍,達到691億美元。如今,中國每進口6桶原油就有1桶來自沙特,沙特出口每收入7里亞爾就有1里亞爾來自中國。

中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勞務、農業等領域合作項目不勝枚舉,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公司在聖城麥加鋪設的輕軌項目為來自全球的穆斯林朝覲者提供了便捷服務。中國公司開發朝覲通信保障方案,連續多年確保了朝覲期間通信暢通。中沙兩國科研機構成功繪製了椰棗基因組圖譜,對椰棗產量、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產生重要影響。

中沙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10年上海世博會,沙特精心打造的「絲路寶船」是最具人氣的場館之一,參觀的遊人至今仍然絡繹不絕。2013年,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沙特傑納第利亞遺產文化節,向沙特民眾近距離展示既有傳統文化傳承又具現代發展創新的活力中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日益密切的友好合作讓兩國人民的心更緊地貼在一起。

中沙關係精彩紛呈,給我們許多有益經驗和啟迪。我認為,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是中沙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牢固基礎;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是中沙關係長期造福兩國人民的強大動力;坦誠相見、民心相親是中沙友誼歷久彌新的不竭源泉。

縱觀中沙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我們發現,兩國都立足國情,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都著眼長遠,推進經濟可持續和多元化發展;都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度契合的發展理念為雙方關係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

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沙特也開始實施新的五年計劃,致力於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戰略,實現國家全面、平衡、協調發展。

相近的發展訴求、相同的發展使命、相融的發展利益為中沙關係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

中沙是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面臨著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我期待通過這次訪問,同沙特領導人一道,提高雙邊關係水平,推動兩國互利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跨越,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我們要做相互支持、真誠互信的戰略夥伴。雙方應該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兩國關係大方向,加強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鞏固政治互信。

——我們要做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互惠夥伴。雙方應該擴大雙邊貿易規模,打造長期穩定的中沙能源合作共同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領域合作,並以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三大高技術領域為突破口,豐富中沙務實合作內容。中方讚賞沙特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願同沙方一道加快推動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自由貿易區建設,使雙邊合作和多邊合作形成良好互動局面,不斷提高兩國互利合作水平。

——我們要做同舟共濟、攜手同行的合作夥伴。中方願同沙方加強多邊領域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為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中方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我們希望並相信地處「一帶一路」西端交匯地帶的沙特將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我們要做往來密切、交流互鑒的友好夥伴。朋友越交越深。中方願同沙方擴大教育、新聞、智庫、青年等領域交流合作,加強各層次人文交流。歡迎更多沙特朋友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中沙友好的使者。

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中沙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