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8
樊鵬:慎防「新本土」引發港危機
Filed Under CH
【文匯網訊】 (記者 鄭治祖)「本土」組織過去多次發動所謂反「水客」、反「赤化」等激進行動,「港獨」學者又提出所謂「本土」意識,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樊鹏28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新本土主義」極力激發香港人有別於内地的「主體意識」,無非要實現所謂「香港完全自治」的政治目的,不僅嚴重扭曲香港歷史和港人意識,當中不少訴求更已超越「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憲制要求。文章提醒社會要慎防「新本土主義」勢力抬頭,避免其與鄰近地區「拒中抗共」力量合流,在意識形態上引發更深層次的危機。
少數人假手學術 圖實現所謂「自治」
該篇題為《警惕香港「新本土主?」》的文章提到,香港近兩年出現包括「新本土主義」在內的少數訴諸「本土」意識和香港人族群身份的運動。「新本土主義」論述是少數「泛民主派」意見領袖假手學術的產物。近兩年,香港學界陸續出版《香港城邦論》等書籍,雜糅和利用流行的「新本土主義」詞匯和理論,嚴重扭曲了香港歷史和港人意識。
文章指出,「新本土主義」現象本質上不是一種單純的學術研究和文化論述,認為其真實目的在於誘發香港「本土」意識,構造香港「本土」論述,最終實現所謂「香港完全自治」的政治目的。「盡管發動『新本土主義』論述的少數文化精英自我標榜不同於『港獨』,但這些人卻極力激發香港人有別於内地的主體意識,試圖通過『新本土主義』理念引領未來的社會運動。」
文章續指,「新本土主義」論述被香港「自由」派媒體利用並刻意渲染成為主流社會思潮。這些媒體利用這一概念的模糊性,有意將近年來香港的公民社會活動、「泛民主派」運動、民間反「地產霸權」,甚至方興未艾的文化保育運動等,一一裝進「本土主義」的袋子。雖然這些行動的背景和潛在政治影響不一致,但媒體其為「本土主義」可製造香港尋求本土政治認同的輿論氣氛,讓人以為「聲勢浩大」。
對於「新本土主義」的本質,文章特別指出,「新本土主義」裹挾香港少數文化精英的「自治」訴求和「民主」訴求,當中多已超越「一國兩制」框架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憲制要求,相關書籍出版和文化活動也不排除有西方勢力支持。
文章說,「新本土主義」目前在香港不具備廣泛民意基礎,香港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過去60多年,香港處在一個不斷政治化、主體意識不斷強化的過程中,但這並不意味對香港特區的文化論述僅局限於「新本土主義」一端。相反,香港需要能反映其豐富歷史、復雜多樣性的文化論述方式,有包容香港過去百餘年殖民歷史的「華洋論述」,也有回歸以來「一國兩制」下的「主權論述」等。在此背景下,香港學術精英群體多數十分清醒,對「新本土主義」抱持審慎態度。
提防所謂「民間外交」與外力合流
文章最後提到,雖然「新本土主義」在香港本地政治效應有限,但要提防起通過所謂「民間外交」,建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南公民社會」,為香港爭取國際社會支持。香港「新本土主義」勢力可能會與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國家力量合流,在文化意識形態領域製造更深層次危機,同時不排除同「台獨」勢力合流的可能,在國際領域製造意識形態。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