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圖)上周四召開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議,會前市場對降息以提振經濟的預期與壓力不斷升溫,甚至立法院財委會還安排在理監事會前一日邀請央行到院報告。(本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上周四召開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議,會前市場對降息以提振經濟的預期與壓力不斷升溫,甚至立法院財委會還安排在理監事會前一日邀請央行到院報告。央行總裁彭淮南直到開會前兩日在央行書面報告中,還表示「台灣資金『量多、價低』」,貨幣總計數M2不僅持續成長,長短期利率也低於多數國家,有利企業籌資」,似乎暗示目前沒有降息的急迫性。然而,理監事會議卻為市場投下震撼彈,決議降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由1.875%降至1.75%,政策利率暌違6年半再度調降,並終結連續16季維持利率不變的紀錄。

根據彭淮南總裁的講法,降息主要是考量今年通貨膨脹壓力很低、明年物價展望溫和,以及產出缺口(實際產出低於潛在產出)擴大等因素。此外,台灣目前實質利率(1年期定存利率減去通膨率)約1.545%,在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泰國,比瑞士、美國、南韓、中國都要高,亦成為可降息原因之一。惟各界認為降息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前經濟的表現確實令人擔憂,主計總處上月預測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僅0.1%,逼近衰退邊緣,致使央行把一切可用的工具都派上用場。其實央行在匯率的著力更大,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到上周五已經連6貶至33.292元,創下新台幣6年半的新低,這才是央行出手救經濟的撒手鐧;至於利率的調降,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要救台灣經濟,不外乎提振出口或擴大內需。台灣出口所以衰退,根據央行書面報告,主要原因有三:亞洲國家多呈衰退、高度集中大陸市場、高度集中電子資通訊產品等。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進口需求下滑,加上大陸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及供應鏈在地化,使得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下滑;由於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高於南韓、新加坡,近年大陸的進口需求減少,台灣受到的衝擊較南韓、新加坡更大。原本台灣對東協國家的出口成長,在近幾年來頗為顯著,但東協國家目前也受大陸經濟成長增速減緩影響,導致對台灣的進口成長增速也隨之降低。至於出口高度集中在資通產品方面,這原本是台灣的強項,也曾是出口成長重要動力,但因宏達電受三星、小米的夾殺,產銷及出口均大幅減少;至於蘋果生產鏈的廠商,則因iPhone 6s及iPhone 6s Plus出貨日期延後,烤熟的鴨子雖然沒飛走但卻來得遲。這些導致出口不振的因素,嚴格說來,大多不是價格因素,因此央行此次讓台幣大幅貶值,算是兩肋插刀的義舉,幫助台灣廠商把刀磨利,以便在國際市場廝殺。然而在新平庸的低成長時代,國外的進口需求受其低所得影響,即使物美價廉也不保證進口國有力量購買,因此央行這些日子放手讓新台幣貶值,可說是用心良苦。

在擴大內需方面,央行降息半碼,其真正意義乃是「搶救經濟,人人有責」。在目前新台幣資金「量多、價低」,貨幣總計數M2持續成長、長短期利率也偏低,企業籌資相對有利的環境下,以降息提振內需搶救經濟,其效果有限。央行已經不止一次表示,不能單靠貨幣政策救經濟,此次理事會將貨幣政策基調由上季的「適度寬鬆」進一步轉為「寬鬆」,央行可謂運用匯率貶值、利率降低,盡其所能搶救經濟,顯示央行在面對「景氣不振」這個大敵,已經如聖經提摩太後書所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相信最喜歡聖經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可以意會,而財政部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搶救經濟的時候也到了。

央行降息半碼對於銀行業者而言,依慣例都會配合政策有所反應,但連央行都已經明示目前新台幣資金是「量多、價低」,若再調降對企業之放款利率,對提振企業投資意願是否有實質助益不無疑問。目前企業不增加投資,不是因為資金成本太高,而是沒有投資意願,因此銀行業者即使配合政策酌降存、放款利率,調幅可能更低,對總體經濟的影響應是微乎其微,卻可能使銀行業者資金運用利差更為降低。或許此次央行降息最積極的意義,在於鼓勵銀行「走出去」,讓資金轉至亞太市場,賺取更高利差;然而,亞太新興國家的經濟情況也不佳,銀行業在中國大陸、東協各國雖有較大的放款利差,不但要注意市場風險,也要注意匯率風險,才不致「賺了利差、賠了匯差」,到頭來得不償失。

要言之,央行此次降息旨在「拋磚引玉」,因為貨幣政策在資金量多價低的大環境下,對於搶救經濟的作用有限,真正能提振經濟的政策,短期是財政部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中長期是經濟部的前瞻性產業政策。央行既然已經竭盡所能,在匯率、利率政策方面採取行動,再來就看財政部與經濟部如何「共襄盛舉」,扭轉台灣經濟的頹勢,力求在新平庸時代能有不平庸的表現。(工商時報)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