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證實天津爆炸現場累計存放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北京化工大學博士門寶介紹,現場檢測出了神經性毒氣。神經性毒氣一旦人吸入,可以與神經細胞作用,使酶失活,另外可以導致呼吸系統心臟等驟停進而導致人死亡。全文如下: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已經發生5天了,救援救治、善後處置工作仍在緊張推進。人們關心的問題許多,仍待進一步解答。大家在關心傷員的救治和遇難者的善後處置,也在關心危險品的查找、處理。專業防化人員在現場都看到了什麼?他們又採取了什麼措施呢?

北京消防總隊的生化偵檢隊伍,配備了先進的檢測設備,負責探測爆炸區域內的有毒有害氣體。北京公安消防總隊參謀呂崢介紹:「這個是我們北京總隊核生化偵檢車,這個車功能就是能進入現場邊緣地帶,能測定有毒有害的範圍。」那它都能檢測到什麼物質呢?呂崢說:「檢測到化學有害物或者生物的一些比如說病毒、病菌這些都可以。」

爆炸發生後,事故區域的空氣就處於嚴密的監測中,每天都會有多支小分隊對空氣進行監測。而8月16日上午,這些偵檢隊員們的任務是對爆炸核心區域的空氣進行採樣。為了保證安全,進入核心區域前,所有隊員、包括記者在內都必須穿著防護服、佩戴空氣呼吸器。由於空氣呼吸器的供氧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偵檢隊員們必須迅速完成計劃區域的檢測工作。

做好防護工作後,記者跟隨偵檢隊員,來到了距離爆炸核心區500米的集結地。由於前方已經沒有道路,所有人員必須在這裡下車。而就在此時,車載監測系統和手持監測儀同時發出了警報聲,提示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已經超過了儀器能夠測量的最高值。

偵檢隊伍繼續徒步向爆炸核心區方向前進。沿途記者看到,在爆炸核心區的外圍,為了防止降雨後污水外溢,已經壘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防護堤。前進過程中,偵檢隊員手持的報警器依然在提示有害氣體爆表。

北京公安消防總隊副參謀長李興華介紹:「今天上午這趟去採集的結果,偵測的結果跟昨天幾乎一樣,還是氰化鈉和神經性毒氣這兩種有毒的氣體。這兩項指標都達到最高值。」

此前已經確定事故現場存放了大量氰化鈉,而這次空氣檢測中也檢測出了這種物質,那麼氰化鈉的毒性到底有多大?接觸人體後,會有怎樣的危害?記者來到了北京化工大學國家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實驗室。

北京化工大學國家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實驗室博士門寶說:「氰化鈉固體毒性非常大,只要碰到皮膚破傷處或者吸入或者誤食大概有幾十毫克可以致死。」

門博士介紹,氰化鈉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的劇毒物質。由於毒性很大,不方便用來試驗,但可以用化學性質與之相似的無毒物質碳酸氫鈉來演示它的一些特性。門博士將碳酸氫鈉放入蒸餾水中,可以看到它能夠很快溶解,並且沒有氣體產生,而與酸性液體接觸後則迅速產生大量氣泡。

門博士告訴記者,氰化鈉遇到酸性物質會產生大量劇毒的氫氰酸,但在鹼性環境下比較穩定。現場如果有散落的量比較大的氰化鈉應進行清理或者掩埋,對於空氣中漂浮的和地面散落的氰化鈉顆粒,可以通過噴灑低濃度的鹼性雙氧水來消除毒性。目前,事故現場已經開始了這項工作。如果處理及時,即便降雨,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在對爆炸核心區的空氣進行監測時,除了氰化鈉,還發現了一種物質就是神經性毒氣,門博士介紹,爆炸區域的多種危化品都可能產生這類物質。他說:「這些物質遇水或者遇鹼能產生氣體然後產生神經性毒氣,比如氰化鈉還有一些硫化鹼,另外一些物質在高溫爆炸過程中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性氣體,比如二甲基二硫。神經性毒氣一旦人吸入,可以與神經細胞作用,使酶失活,另外可以導致呼吸系統心臟等驟停進而導致人死亡。」

門博士建議,如果神經性毒氣密度較高,應盡快撤離,如果超標不嚴重,也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與人體接觸。事實上,本次爆炸現場的危險遠不止這些。現場危化品的種類和數量,超乎想像。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表示:「40多種危化品,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有硝銨、硝酸鉀這些硝類的應該是炸藥類的,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像硝酸銨目前我們瞭解到可能在800噸左右,還有硝酸鉀500噸,加上氰化鈉這類物品,要超過2000噸。」

牛躍光告訴記者,由於瑞海公司辦公樓已經被毀,貨物記錄不清,所以爆炸現場具體的危化品數量有待最終確認,但現在能夠確認的危化品數量在3000噸左右。

瑞海公司倉庫示意圖顯示,凡是能夠堆放物品的地方,全部放滿了危化品。牛躍光說:「我干消防40多年了,像此類的危險品倉庫,這還是歷經最複雜的一次災害事故。」

由於情況複雜,危化品的生產廠家,氰化鈉所屬的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也趕到現場,參與處置。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智群申介紹,現場核實有700來噸氰化鈉:「當地按照應急指揮中心,他們在當地有運輸車輛,幫助我們把東西運回去。」

核心區包裝完好的氰化鈉將運回企業,而爆炸發生時,還有氰化鈉顆粒散落到外圍。在今天上午的發佈會中,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介紹說,對外圍氰化鈉的清理搜尋分成了三個區域,分別為離核心爆炸點一公里半徑範圍、兩公里半徑範圍、三公里半徑範圍:「我們從13號開始這幾天已經把一公里半徑搜尋完了,兩公里半徑搜尋完了,今天傍晚可以把三公里半徑搜集完。」

除了危險化學品,爆炸事故中產生的污水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根據指揮部命令,北京衛戍區某防化團派出專業人員第一次進入到這次爆炸的爆點,採集核心爆點的水樣、土樣。

為了取得水樣,取樣員只能趴在地上進行工作。2名取樣員分別在不同地點採集水和土的樣品各3份,整個作業時間持續了大概半個小時。在核心爆點,記者看到,不明成分的白色泡沫狀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周邊土壤已經發黑。取樣後,相關部門將進行檢測。爆炸點樣品的檢測結果還需要等待,而事實上,此前,爆炸區域下水管道的水體已被檢出COD(化學需氧量)、氰化物超標,那麼這些污水會如何處理呢?記者來到負責收集、處理爆炸事故區域。

目前,污水處理廠的工人們正在檢修設備,並且要把爆炸發生前存儲的污水排空,以騰出空間容納事故產生的污水。事實上,由於氰化物和COD超標,事故區污水在進入污水廠前,還要經過兩道預處理。

據環保專家介紹,事故中的污水,首先經過破氰的預處理,進入污水處理臨時泵站,然後到一級物化預處理系統降低COD含量,然後才能進入污水廠,在污水廠內還要通過原生化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由活性炭進行過濾,最後再進行消毒,最終檢測達標後才能排放。

深入搜救、全力救援、悉心救治、積極安置。目前,考驗還沒有結束、戰鬥還在進行,前方救援隊伍仍在全力以赴、堅持奮戰,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